同心家国担使命 红柳筑梦践初心
同心家国担使命 红柳筑梦践初心
同心家国担使命 红柳筑梦践初心
祁连山下好牧场(mùchǎng)。通讯员 李勇 摄
农科院对油菜进行研究。本报记者 罗珺 摄(shè)
农户正在摘枸杞。本报记者(běnbàojìzhě) 谭梅 摄
青海三文鱼产品(chǎnpǐn)。本报记者 谭梅 摄
合作社工作人员采摘冷凉蔬菜。本报记者 罗珺(luójùn) 摄
藜麦种植基地。本报记者 谭梅 摄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脉青海(qīnghǎi)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hé)区域特征,赋予(fùyǔ)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
立足自身绿色有机农牧业(nóngmùyè)资源禀赋(bǐngfù),青海坚定不移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突出园区化、绿色化、智能化,大力发展牦牛(máoniú)、藏羊、青稞、油菜、马铃薯、枸杞、高原冷凉蔬菜(shūcài)、冷水鱼、饲草、种业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bùduàn)探索创新,在提升“青字号”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jìngzhēnglì)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书写着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深挖资源禀赋,夯实绿色(lǜsè)有机产业根基
青海生态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高海拔(hǎibá)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最集中的(de)地区,天然草原(cǎoyuán)(cǎoyuán)面积达5.96亿亩(1亩≈0.067公顷),有机草原认证面积突破3.4亿亩。冷凉优势明显,年平均气温零下5℃—8℃,日照时间长、昼夜(zhòuyè)温差大,病虫害少(shǎo)、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shìyí)农作物制种、蔬菜及食用菌(shíyòngjūn)等反季节生产。环境洁净无污染,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天蓝水清、草绿地净,良好的生态禀赋滋养孕育着高原的万物众生,造就了“天然、绿色、有机、稀有”的高原臻品。
青海(qīnghǎi)农畜产品种养天然、营养(yíngyǎng)丰富,潜在价值高、市场需求旺,发展空间广阔。其中,牦牛和藏羊是“金字招牌”。青海有着“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的美称,有机牦牛藏羊认证占比超(bǐchāo)50%。牛羊肉富含氨基酸及(jí)微量元素,脂肪低、品质好,牦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3%以上,被誉为“肉牛(ròuniú)之冠”。
冷凉蔬菜和冷水(lěngshuǐ)鱼是“独有品牌”。近年来,青海(qīnghǎi)凭借气候优势和天然冷水资源,高原冷凉蔬菜和冷水鱼产业蓬勃发展。高原冷凉蔬菜病虫害少、营养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有9大类18个品种,每年向粤港澳大湾区供应50万吨以上,省会西宁是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青海冷水鱼以(yúyǐ)鲑鳟鱼(zūnyú)为主,富含(fùhán)不饱和脂肪酸,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蒙古等1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到全国(quánguó)的97%。
青稞(qīngkē)和枸杞是“靓丽名片”。青稞是青藏高原独有的(de)“谷物瑰宝”,膳食纤维是小麦的10倍,被誉为极具药用价值和丰富(fēngfù)营养成分的“高原珍珠”。柴达木枸杞药食同源,氨基酸、维生素、黄酮、多糖等多项成分均高于国际标准,调节血糖、降血脂、抗肿瘤(kàngzhǒngliú),医药保健功能显著(xiǎnzhù)。
青海菜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90%。七月门源万亩油菜花海如金色(jīnsè)画卷,农文旅融合绘就绝美田园好风光。青海冬虫夏草、蜂产品、沙棘(shājí)、藜麦等特色产品在(zài)香港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并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和香港STC等认证,远销(yuǎnxiāo)36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确保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de)品质,青海不断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了从产地(chǎndì)环境监测、投入品管理、生产过程(guòchéng)监控到产品质量检测(jiǎncè)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加大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检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积极推进(tuījìn)农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消费者(xiāofèizhě)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èrwéimǎ),即可了解产品的产地、生长过程、检测报告等信息,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可追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创新发展模式(móshì),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在打造绿色(lǜsè)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进程中,青海积极探索(jījítànsuǒ)创新发展模式(móshì),通过产业融合、科技赋能、龙头带动等方式,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kējì)赋能为青海农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青海加大农牧业科技创新投入,与国内科研院校、企业(qǐyè)开展合作,引进(yǐnjìn)和推广先进的农牧业技术(jìshù)。在(zài)牦牛、藏羊养殖方面,推广应用了智能化(zhìnénghuà)养殖设备(shèbèi),实现了对牲畜生长环境、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在青稞种植领域,利用无人机进行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提高了种植效率和质量(zhìliàng);在枸杞加工方面,采用先进的冻干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保留了枸杞的营养成分,提升了产品品质(chǎnpǐnpǐnzhì)。同时,青海还加强农牧业科技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农牧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龙头企业(lóngtóuqǐyè)在青海(qīnghǎi)农牧业(nóngmùyè)发展(fāzhǎn)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动(dàidòng)作用。青海培育和引进了(le)一批实力雄厚的农牧业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青海省(qīnghǎishěng)花宝蜂业股份合作公司是一家以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加工为主的省级龙头企业,公司的蜂产品原料基地接待了来自(láizì)全国各地的蜂农,并与蜂农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注重创新发展,开发出了一系列精深加工蜂产品,公司的发展不仅解决(jiějué)了蜂农的销售难题,还增加了蜂农收入。类似的龙头企业在青海还有很多,它们在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青海还积极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wù)联网等技术,搭建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牧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产品(chǎnpǐn)销售等服务。通过电商平台,青海的(de)农畜产品走出(zǒuchū)高原,销往全国各地,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青字号”品牌影响力(yǐngxiǎnglì)
品牌是产品的灵魂,也是市场竞争的核心。青海深知品牌建设对于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nóngchùchǎnpǐn)输出地的重要性(zhòngyàoxìng),采取了(le)一系列措施强化品牌建设,提升“青字号”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首先,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青海整合全省农牧业资源,推出了(le)“净土青海·高原臻品”青海农牧业区域品牌。通过统一品牌形象(pǐnpáixíngxiàng)、统一宣传推广、统一质量标准,将青海的特色农畜产品(chǎnpǐn)进行整合包装,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品牌涵盖了牦牛、藏羊、青稞、枸杞等十大特色产业(tèsèchǎnyè)产品,成为(chéngwéi)青海农畜产品的一张响亮(xiǎngliàng)名片。
为了推广“青字号(zìhào)”品牌,青海(qīnghǎi)加大了宣传力度。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举办青海农畜产品推介会,通过(tōngguò)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guǎngfàn)宣传。在展销会上,青海的(de)(de)特色农畜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魅力吸引了众多采购商和消费者的关注。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宣传推广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青海农畜产品的优势和特色。
其次,青海建立了严格的品牌质量追溯体系,为每一件农畜产品赋予唯一的追溯码。消费者通过扫描追溯码,就可以了解产品的产地、生产过程(guòchéng)、质量检测(jiǎncè)等信息,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quánchéng)追溯。这一举措不仅(bùjǐn)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hé)选择权,也增强了消费者对“青字号”品牌的信任度。
在品牌建设的(de)(de)推动(tuīdòng)(tuīdòng)下,“青字号”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tíshēng)。青海牦牛、藏羊产品在国内高端牛羊肉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青稞(qīngkē)、枸杞产品畅销国内外;青海冷水鱼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青字号”品牌不仅为青海农畜产品赢得了市场,也为农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有力地推动了青海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如今,青海在打造绿色有机(yǒujī)农畜产品输出地的(de)(de)道路上已取得显著成就。绿色有机农牧业已成为青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青字号”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jìngzhēnglì)不断提升(tíshēng)。展望未来,青海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深挖资源潜力,创新发展模式,强化(qiánghuà)品牌建设,向着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目标奋勇前行,让更多优质的青海农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青海日(rì)报》(2025年06月29日 第5版:开放合作(hézuò) 绿色发展——2025青洽会特刊·青报观察)
声明:以上(yǐshàng)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gǎojiàn)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